2007年7月10日星期二

从学潮到反革命暴乱——风雨过后的反思

摘自《现代教育科学》 1989 3
吉林工业大学学生 程华

学潮刚发生的时候,我犹如置身于狂波巨涛声中,四周是呐喊,是口号,是标语,是来自“美国之音”、“英国BBC”、 “自由之声”的“真实报道”、“最新消息”。几乎每个同学都被北京的气氛所感染。“我们也有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也有精忠人民、报效祖国之志,怎能无动于衷?”已成为我们的口头禅。一种莫名的愤慨所充溢的内心激情一旦和外部环境“合拍共振”,便一发而不可收拾了。本来有善良愿望和爱国激情的学潮便愈演愈烈。“自己点火有控制不住火势,最终也被大火烧伤。”现在才觉得,是我们自己放火毁了自己,被坏人利用,被推向违背我们的初衷的深渊。

最终导致建国以来最惨重的令人发指的反革命暴乱在神圣的祖国首都发生,并波及许多大城市,给国民经济、人民生活造成极大的损失。

事态的发展一再证明,四月二十六日《人民日报》社论的定性是有先见之明的,是恰如其分的。在北京实行戒严是保证首都人民生活安定团结的必要措施。戒严部队官兵是热爱首都,热爱首都人民,热爱青年学生的。事态的发展也充分表明;我们最初的愿望与政府是一致的,我们和政府之间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政府和广大人民确确实实地把我们青年作为他们的子女,而我们的盲目和不理智行动却使别有用心的一小撮人找到了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可乘之机,使政府和人民感到棘手和为难,酿成了“亲者痛,仇者快“的悲惨结局。

教训是惨重的,是沉痛的。对于我们广大青年学生,最迫切、最要紧的事情是吸取教训,反思过去,面向未来,“在哪里跌倒,从哪里站起来“。我们应当更加成熟,更加稳重,更加沉着,更加理智地把握自己的言行和思想,克服盲目和冲动,把枪的爱国激情融于改革开放的洪流中,把强烈的报国之志化为潜心学业的动力,为振兴中华、富强祖国建功立业。

特别要指出的是,在高等院校,绝不能任方励之、刘晓波之流的“黑手“伸向我们阅历浅薄的大学生,必须从根本上扭转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的小气候。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的精神,已为全党和全国人民(包括大学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作为立国之本的四项基本原则和作为强国之途的改革与开放已日渐深入人心。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必须解决的四件大事是关系到党的命运、祖国的前程的关键。我们深信,在强有力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携起手来,一定能战胜暂时的困难,开创美好的未来。

没有评论: